補補三月初的賞櫻初体驗。

天元宮011.jpg 

 

賞了紅葉,也開始妄想起粉櫻來。日幣很貴春光很短三月很忙,還好台灣我們還有淡水天元宮。

北台灣連續一周大雨滂沱,第一個周日淡水的雨停了,雲卻還是壓得低低的。花況和光線都不是頂優,加上拍照完全是門外漢,先天不良後天失調。

總之是看到粉嫩的吉野櫻了,在這沒有時間沒有銀彈的二○○九春天,難能可貴。


 

感想:

一、特寫照片會騙人。我要整片的粉紅花海啦~(那你飛去日本啊,呿!)專業美照見此→〔自然顏色


天元宮的櫻花主要是環著天壇一圈,數量不多,就連構成最基本的隧道都沒辦法,單株特寫固然不錯,作為實地親訪的賣點氣勢還是太弱。雖然如此,仍然是吸引了大量遊客一路塞車前來──想想自己也是其中的傻子之一。

■妄想:常綠植物固然好,但台灣民眾已經漸漸渴望起「季節感」的顏色;重點還是數大便是美!希望櫻花種植的面積能擴大,效法清水寺搞個「功德樹」認養好了,不但增加可看度,也能充實植樹經費!尤有甚者,最好推動整個社區一起植櫻,分送樹苗,教授接枝技巧等社區活動,成為北台灣的櫻花山城。


二、觀光還是太單薄


周邊沒有配合的景點,要吃要玩要買紀念品都很虛,一堆遊客大老遠來充其量只有旁邊的小七受惠,天元宮能收到多少香油錢都很難說(不收入園料耶,糾感心),至於那些熱狗臭豆腐豬血糕的流動攤販……唉,春城無處不飛花(不是這樣用的吧!),一點都無法凸顯地方特色,大張旗鼓的宣傳○○節、○○季,成功的吸引了人來,效果只有「到此一遊」,不是「回味無窮」,可惜了。

■妄想:

路上我問夫人會不會有櫻漬或櫻餅,夫人說很難吧。沒錯,園內只有草仔粿和醃蘿蔔的地攤。若是當地農家自種自銷這種土產倒也不錯,可惜視覺上無法直接與鄉土人情這種正面情感聯接起來,感受到的只有商家加減賺的世俗壓力。在廟裡賣鮮食,是我少見多怪嗎?觀光客就是要吃要拍照要買東西,要有得吃有得拍還有得買觀光地才有搞頭,而且要去發掘、包裝這些資源的內容和質量。(謎之聲:所以我們有「滬尾蘿蔔祭」啊!賞花拍照外不就是有吃又有得買咩~)


天元宮本身也很有看頭,庭院廣闊,散落著數幢風格各異的建物。可惜某某蹬著有根包鞋,只能拉著夫人到主殿速速參拜,心有餘力不足矣。

最後還是跑去淡水老街振興經濟去啦!二個人大包小包掃了魚酥蝦酥槓子頭鐵蛋大餅(槓子頭好好吃啊~)是說,去年去陽明山賞櫻花起錢來都沒有這麼爽快,有沒有很響應政策、血拼救台灣哇?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